今天是
   首页 > 旧版网站 > 热点聚焦
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博士生导师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5-29]  阅读次数:[]

摘要:认为博士生教育是国家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部分,博士生导师使命光荣,任务艰巨;在博士生教育过程中,导师应加强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指导博士生要求导师拥有较高的学术水平与宽阔的学术视野,并在学风与敬业精神方面发挥榜样作用。

关键词:博士生;导师;学术;创新

作者简介:郝吉明,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教授,北京100084。

一、博士生教育的地位和意义

博士生教育肩负着培养高层次、创新性人才的重任,它不仅对其他层次的教育有着巨大的带动作用,在国家知识创新体系中也处于重要位置,是影响和制约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不仅培养未来科学与工程界的领袖,而且是国家强盛和繁荣必不可少的基石。这不仅是我国对博士生教育的定位,世界各国都是如此。美国博士生教育的定位:为工业界、政府部门和大学培养科学家和工程师,他们是国家从事R&D的主力;为人文、社科和艺术领域培养学者,他们能够继承和发展人类思想、文化、历史,并向下一代人传授这些知识;为各个学科领域培养学者,他们成为全国3000所大学或学院的教师。

博士学位从根本上说是一种研究型学位。博士生教育培养的人才能够评价、批判和辩护,能够提出和定义重要问题。博士群体应承担传承的职责:了解学科的历史和基本观点,保持学科发展的连续、稳定和活力;理解学科领域的基础,哪些需要保持,哪些需要摒弃;了解所在学科在更宽广的学术界的地位,尊重并理解相关学科的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

从传播角度来说,博士生应该能够向他人传达信息以及自身知识技能的价值,能够清晰地以口头和书面方式向同行及外行听众表达和交流思想,知道如何作跨学科交流,知道如何在不同情况下应用知识。这些人才肩负着在成就和技术积累的基础上实现超越的重任,他们将成为学科活力、质量和完整性赖以传承的保证。

二、培养合格博士生的体会

我国的“应试”教育,缺乏对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应该成为博士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训练学生独立从事研究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有信心,有热情,并对自己以及同行甚至权威人士的观点保持批判性和质疑的眼光。应通过非正式的讨论、小型研讨会、交叉学科小组的讨论等对话的形式与学生进行个性化的交流。

要提高博士生的选择能力。选择问题是贯穿于博士生研究始终的焦点,课程学习、学术报告、正式和非正式的研讨中,涉及所在领域的研究进展和争议,总以选择问题为核心。要培养博士生用通俗易懂、富于启发、批判性的、反思式的、对话式的方式向他人交流所在领域的知识。要鼓励博士生勇于开展跨学科研究,拓展所在学科领域知识的宽度与深度,真正实现“博大精深”。通过学术活动,帮助博士生建立学术联系。积极参加高年级博士生的学术报告会,重视教师和同学的质疑,引导博士生进行独立思考。

在博士生学习的不同阶段,导师的作用有所差异。比如在论文选题阶段,应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有兴趣的题目;引导他们选择高级别课题:面向国家需求,选择活跃的、学术上有生命力的领域;鼓励他们选择导师已有较好工作积累和条件的课题。有经验导师的指导与建议十分重要,他们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我自己读硕士生时,导师指导我选题,因为当时是1978年,教研室经费很少,我就选择了教研组当时经费最多的题目,研究中出主意的人多,帮手多,遇到困难易于得到重视;到博士生阶段,在美国,做燃煤污染控制还是机动车污染控制?我在犹豫。导师指导我选择适应中国的发展阶段的题目,当时中国每千人只有0.3辆汽车,所以我选择了与燃煤污染相关的题目。我回国以后,马上就有题目可做。到现在燃煤污染的问题,仍然是一个挑战,挑战到什么时候?我估计到2030年还会继续挑战,挑战到我做不动为止。

引导博士生选题要兼顾自身兴趣与国家需求,还要考虑研究课题的连续性、可能的合作者、研究条件以及研究成果的影响力。你做出来的研究成果没有影响力,钻到牛角尖上去,最好不要引导学生去选这些题目。多数情况下,选择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题目,可能将来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研究选题应与时俱进。20世纪90年代中期,已经有迹象表明中国会逐渐走向汽车社会,我鼓励学生选择与机动车污染控制相关的题目;进入21世纪,中国的大气环境管理进入了以复合污染为特征的新阶段,这又成为多数学生的选题方向。

选题也要相对稳定,形成积累与优势。同一导师指导的博士生选题保持延续性,经过4~5届博士生的连续研究,可以形成系统的成果。这时候更需要总结、思考与提高,好的办法就是集成这些论文,出版学术专著。

博士生在学习的中后期,全面进入研究工作。导师要鼓励博士生勇于探索、系统分析,这样才能出创新性成果。对于阶段性成果,要鼓励博士生发表论文。写论文就是总结、思考、提高的过程。要倡导研究生之间的讨论,使他们互相学习,成为合作团结的集体,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研究生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反映了学术团体的风气。

在保证论文工作的前提下,导师应鼓励学生参与相关研究项目,开拓学术视野。

在临近毕业阶段,有的学生困难比较多,处于爬坡阶段,应给予特殊关照。一方面,与他们研究分析学术问题,但主要是使他们相信自己,有信心,成功往往在最后的努力之中。有的学生能够满足毕业要求,但努力一下还可以做得更好,对这些学生,要适时地提出更高的要求,既鼓励又施加压力,有些时候会产生很好的效果。

三、对博士生导师职责的认识

导师是博士生全面成长最重要的外部因素之一。导师的学术水平与视野,导师的学风与敬业精神会对博士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导师的学术水平与视野,影响博士生研究的全过程。这包括导师承担研究课题的种类以及导师的学术圈。课题种类不要太单一,课题种类的多样性,有利于扩展博士生的学术视野,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广泛的学术兴趣。例如,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更强调国家目标,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国家各类基金项目可望在基础理论上取得突破或进展,对科学前沿比较注重;地方项目紧密与地方需求结合,是为社区服务的重要方式;国际合作项目有助于跟踪学术前沿,建立国际化的学术联系,有助于推动研究生培养的国际化。

与导师学术上对博士生的影响密切相关,导师的个人品质也会对博士生产生重要影响。比如导师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导师对学术的追求,导师奋发图强、坚持不懈的努力态度,导师乐于分享乐于助人的品格等等。导师要为学生树立如何成为一名优秀学者的榜样。

导师要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乐于与学生分享自己的专业经验,能够在情感和道德上给学生以鼓励,关心学生的生活,能够针对学生的学业进展给予具体的反馈意见,向学生提供各种信息,帮助其争取各种机会。这是导师和学生真正成为朋友的重要方面。

几年前在学校庆祝教师节会议上,我曾讲过,教师应努力做到“教人以智,育人以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今天我愿以此与各位年轻朋友 共勉。

· 中国工程院院士做客“胡杨林大...
· 研究生院研工部党支部与研究生...
· 西安科技大学在2023年中国研究...
· 学校召开秋季学期研究生期中教...
· 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 艺术学院举办“胡杨林大讲堂”
|
|
|
|
|
|
|
|
|
|
|
|
|
|
|
|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安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地址:雁塔校区北院教学主楼二楼,临潼校区骊山校园综合楼四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