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控双创

首页 >> 质控双创 >> 正文
关于举办第七届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5-07-11 16:13     作者: 点击量:

各学院:

为增强我校研究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激发研究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学校近期举办第七届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选拔优秀参赛队伍参加中国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现将比赛有关事项安排如下:

一、组织结构

本次大赛由研究生院主办,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承办,其他相关学院协办。

二、参赛对象

我校在籍在册的博、硕士研究生,已获得研究生录取资格的大四本科生及国际研究生均可报名参赛。

三、参赛方式

参赛方式可以是个人或者团队,鼓励以团队形式参赛。每队参赛队员最多不超过4人(其中第一申报人默认为队长),允许跨学院组队。每队指导教师不超过2人。

四、赛制赛题

(一)赛制

校赛采用作品展示及现场答辩的形式开展评比,选拔优秀作品推荐参加国赛。

(二)赛题

参照往届国赛内容设立创意设计赛赛题。本届大赛以创意设计为主,智慧城市与智慧社会为大赛主题,包括定向赛道、自由赛道、企业揭榜赛道、国产大模型应用赛道等四大赛道,其中定向赛道优先解决在智慧城市实际建设中面临的技术和创意痛点问题;自由赛道不设置具体题目,参赛团队可根据自身技术能力自由选择领域和拟定题目;企业揭榜赛道由企业提供支持;国产大模型应用赛道为新增赛道,包括城市知识发掘、虚拟数字人、城市级应用等方向。四类赛道各有侧重,分别评审。

1.政府选题:围绕区域内城市发展的重要议题,充分利用组委会提供的城市开放共享数据,面向如低空经济与城市治理、城市机器人与具身智能、智慧交通与城市出行、智慧生活与大健康、城市建设与数字更新、智慧文旅与多业态融合、韧性城市与智慧应急、新能源与绿色生态、智慧城市遥感等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创新解决方案。

2.企业选题:围绕赞助企业在参与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关心的核心技术问题和城市应用场景,如基于无人机的建设工程文明施工AI智能检测算法研究、无人机测绘航线自动生成算法研究与实现、无人机集群通信延迟导致的协同效率研究、夜间城市环境下无人机避障与导航精度研究、智能问数赋能教育数据优化及智能决策支持研究、基于 ManiSkill3平台的双臂协作臂控制算法平台等领域,提出具有应对性的创意、技术与解决方案。

3.自由选题:充分发挥青年学生的无限创意与想象空间,可以针对智慧城市的任意主题提出技术创意、软硬件系统或解决方案,包括但不限于智慧政务、智慧教育、智慧制造、智慧能源、智能装备、智慧医疗、智慧建筑、智慧家庭、智慧金融、智慧养老、智慧生态与环保、智慧防灾与应急、城市创新设计、数字化转型、智慧工地、智能风电、智慧文旅、智慧仓储与物流、智能装备、智慧气象与环境监测等领域。

4.国产大模型选题:本届大赛拟设置的国产大模型应用赛道包括:面向国产算力生态的知识发掘与应用、基于国产大模型的情知兼具虚拟数字人、基于国产大模型的城市级应用,参赛同学可结合作品情况选择赛题,也可自行拟定题目。

五、作品要求

(一)申报参赛作品时,要选准申报类别,标题要新颖,内容紧扣智慧城市,最好写明灵感来源。申报参赛作品时,要对创意进行简要的介绍,要对其应用领域、可行性、主要设计方案及关键技术、社会价值、预期经济效益、商业模式与市场前景等内容进行阐述,需附上详细的策划方案。

(二)在创意设计赛中,每件参赛作品应包括:

1.项目简表(模版参见附件2);

2.项目说明书(模版参见附件3);

3.商业计划书(可选,模版参见附件4);

4.补充材料(可选),可以实物、图片、PPTFlash、视频等,但对于借用软件开发等手段的作品必须要附以参赛作者原创的原型系统或者代码。参赛作品应具原创性,无知识产权争议。

六、时间安排

(一)宣传动员与作品提交时间:81-820日,报名及作品准备阶段。请有意向参赛的研究生前往其所在学院报名,再由各学院汇总后将汇总表(附件4)、各参赛队伍的项目简表、项目说明书、商业计划书、补充材料电子版发送至175238704@qq.com,电子版材料命名规则为“学院+题目+研究生姓名(队长)+学号”,作品提交截止时间820

(二)比赛时间:9月初举行校赛(具体时间地点另行确定)。按照国赛通知要求,参赛队伍报名、提交作品需同步在全国研究生智慧城市大赛官网(https://cpipc.acge.org.cn/)进行

七、奖项设置

大赛设置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及优秀指导老师奖。

八、联系方式

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田楠 029-85583153

研究生院:薛力猛 029-85587234


附件:(请到研究生院网站下载)

1. 参赛作品信息汇总表

2. 项目简表模

3. 项目说明书模板

4. 商业计划书模板


                                                                                           研究生院

 2025年7月11日